数据分析bi工具(数据分析bi工具有哪些)
跨境
摘要 数据分析,bi,工具,具有,哪些

自商业智能这一领域被开拓以来,国内外BI工具层出不穷。IBM cognos、SAP BO、oracle BIEE、Microsoft BI、MicroStrategy、思迈特 Smartbi、奥威智动 Power-BI等都是传统的BI软件,而Style Intelligence、Qliktech大数据魔镜、QlikView、BDP商业数据平台、tableau、象形科技的ETHINK、FineBI商业智能软件、永洪科技 Yonghong Z-Suite等是下一代BI的代表。
传统BI工具基于数据驱动,以瀑布开发模式建设BI系统。传统BI工具需要预先形成CUBE,交付时间在半年左右,如果需求发生变化,相关模块调整周期按月计算。通常传统BI工具模块较多,操作复杂,无法形成自服务BI。
新一代BI软件区别于传统BI软件,基于业务驱动,无需预生成Cube,交付周期按周、月计算,,能够形成自服务BI系统。对于需求变化,交付周期按天、周计算,相关模块调整不大。Style Intelligence、Yonghong Z-Suite、tableau、QlikView等新一代BI工具带有数据集市,可以处理海量数据。
BI所有发展趋势中首要的一个趋势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在不断地增长。这将迫使BI软件商提供那些真正能够处理大数据的解决方案。包含数据集市的QlikView等BI软件基于Ad-hoc模式的解决方案包括内存分析技术、列式存储数据库技术以及BI性能的提升等将会成为其中关键的因素。
市面上打着BI的旗号,实际却只是单纯数据工具的产品不少,大家在进行BI选型时,眼花缭乱,不知所措。我从技术来源上可以将市面上的BI工具做个简单分类,方便了解。
1、基于直接连接业务系统出报表的报表工具(OLTP应用)
代表厂商是润乾报表,后来是帆软FineReport。
此类报表工具的优势是开发比较灵活,同时含数据填报和补录功能;不足是非基于OLAP的BI报表工具,导致不支持基于多维的报表操作,比如基于同一维度的钻取表,就需要做多张表,通过链接的方式来实现;同时,由于做表前要通过sql语句锁定和加载分析的源数据,不能充分使用数据库的性能,因此大数据量下的计算性能和高并发下的性能是其最大的弱项。
也正因为此类报表这些不足,润乾新一代产品集算器定位在源数据库与报表的中间层,致力于解决数据库到报表的计算性能问题。帆软推出FineBI,试图通过BI技术解决相关问题,但由于基于OLAP技术的积累时间较短,其直连数据库的实现直到今年年初才发布,还有待进一步验证。
2、基于DW/BI理论的传统BI工具
国外代表厂商: IBM收购的Cognos、Oracle的BIEE和SAP收购的BO
国内代表厂商:亿信华辰的亿信ABI、思迈特的SmartBI
这类分析工具,较好地解决了多维报表操作问题以及性能问题。但国外工具在中国式的复杂报表实现上处于弱势,同时由于BI工具偏应用层,各项目中不可避免有些定制和二次开发的需求,国外公司在此类问题上基本上无法响应。由于基于OLAP技术,因此BI工具本身不能提供数据的修改和补录相关功能,国外工具在这种场景下就捉襟见肘。
亿信华辰是国内成立较早的一批BI厂商,客户遍及政府、银行、电力、税务、租赁等行业,服务国税总局、进出口银行、国家电网、海尔集团等众多政企用户,行业影响力可见一斑。亿信ABI脱胎于2003年发布的单机版数据分析系统,从BI@Report,到亿信BI,再到如今的亿信ABI,历经四次架构跃进,二十多次重大版本更新,十余年技术沉淀,产品功能和性能基本上可以与国外类似工具一较高低。
这类工具国内还有一个典型代表厂商思迈特(SmartBI)。思迈特团队对DW/BI有比较多的实践经验,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,最终把产品发展成一个基于Excel做设计器的报表工具和一个面向业务使用的自助分析工具。基于Excel做报表设计器,一是无法实现在线设计与共享,二是也不符合国家对某些领域要求的自主安全可控的发展方向,同时由于对标FineReport,未能很好地解决报表工具固有的缺点。
3、面向业务人员使用的敏捷BI工具。
国外代表厂商:Tableau
国内代表厂商:帆软FineBI、亿信华辰豌豆BI
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,有很多公司开始研发直接面向业务用户的敏捷BI工具。国外有代表性的是Tableau,Tableau一开始的产品定位就是为了替代Excel,单机用户在本地完成各种快速的设计与分析操作,重点强调与数据的互动,以及各种分析方式的操作互动。这类工具由于其定位问题,在制作各种复杂的统计报表的能力天然不足。
国内也有很多的厂商做敏捷BI,比如帆软的FineBI、亿信华辰的豌豆BI。第一个版本的FineBI由于严重依赖FineReport技术,因此其第一个版本的BI更想定位为传统BI工具,重点解决多维分析的能力,但从市场反馈来说,无法做到与FineReport的明显区分,因此其后续版本的BI逐步趋向于敏捷BI工具。但由于其在OLAP技术上的经验很少,还是需要把分析数据打包成的专用数据包,然后BI工具基于专用数据包进行分析,这个专用数据包的作用相当于帆软自有的数据分析模型(类似于OLAP数据库或者cube的作用),需要自己完成对数据分析模型的管理和维护。直到最近,其才发布能够直连OLAP数据库的引擎,相关能力还需要项目上的进一步验证。
亿信华辰在共用核心OLAP引擎技术上单独发展了一个面向业务人员使用的豌豆BI,定位为更简单,更易上手的自助分析BI,其中采用了很多智能化技术提供产品的自动化,让用户操作更加简便,比如数据表导入时的自动建模技术,数据画像功能,多表的自动关联技术,图表智能化推荐技术,以及图表动态自动关联技术等。
4、基于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创业型BI
代表厂商:阿里云的QuickBI、网易有数、海致BDP、神策数据等
由于很多人都看好BI的市场和应用场景,因此有些互联网公司在自身应用的基础上开发了BI产品,如阿里云的QuickBI,以及网易有数等,这些工具属于轻量级的工具,其业务地位在公司属于边缘业务,因此得不到重视和发展。
还有些从互联网公司出来的创业团队创立的公司,如海致BDP和神策等,这些公司的产品重点是基于saas或者某类业务应用场景的BI应用。因此这类BI工具的通用性上还需要更多的时间验证。
商业智能的意思。
商业智能(BusinessIntelligence,简称:BI),又称商业智慧或商务智能,指用现代数据仓库技术、线上分析处理技术、数据挖掘和数据展现技术进行数据分析以实现商业价值。
商业智能的概念在1996年最早由加特纳集团提出,加特纳集团将商业智能定义为:商业智能描述了一系列的概念和方法,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。
商业智能技术提供使企业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,包括收集、管理和分析数据,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,然后分发到企业各处。
今天就给大家盘点最值得推荐的4款bi工具!
1.tableau
根据世界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去年发布的《全球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评估报告》,从市场占有率、底层技术能力、资产投资回报、价格与服务等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,从中我们可以看出tableau在国外市场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。总的来说,tableau是在国外市场占有率一骑绝尘的软件。
2.PowerBI
在国外和tableau并驾齐驱的产品就是微软出品的PowerBI,它是一款类Excel的软件,所以上手的难度较低,他的操作页面和Excel很相似,主要涵盖的模块是PowerQuery、PowerPivot、PowerView。三个模块基本上囊括了数据分析的主要流程:PowerQuery清洗整理数据,PowerPivot数据建模,PowerView结果可视化,建立仪表盘,讲述数据分析的结果。
3.Superset
Superset是一个开源的、现代的、轻量级bi工具,能够对接Druid、Kylin、ClickHouse、MySQL、Presto等多种数据源,拥有丰富的图表展示形式、支持自定义仪表盘,且拥有友好的用户界面,十分易用。
4.Metabase
Metabase也是开源的bi工具,但在设计理念上与 Superset大不相同。Metabase非常注重非技术人员(如产品经理、市场运营人员)在使用这个工具时的体验,让他们能自由地探索数据,回答自己的问题。
文章内容仅供阅读,不构成投资建议,请谨慎对待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
海报生成中...